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之窗 > 家庭教育
独生子女的友谊 
作者:16中学工部签发 来源: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4-05-06

 

原文刊载于《心理月刊》  

  因为“独生”和“独养”,每个孩子都体验着深刻的孤单;城市化发展也剥夺了孩子们交友的空间和交往的安全感。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享受到友谊的快乐?  

  一个4岁的孩子会有孤独感吗?35岁的妈妈张冰心告诉我们,有一天凌晨5点多,儿子跑到她的房间里,摇醒她:“我梦到我有了一个弟弟,可他突然被大风吹走了。妈妈,你给我一个弟弟妹妹吧!我太孤独了!”张冰心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这是她第一次从儿子嘴里听到“孤独”这个词,她从来也没有想到,儿子这么小,竟然会体验到这种情绪。  

  但,她能怎么办呢?她是个职业女性,她不可能满足孩子的愿望,再给他生个弟弟或是妹妹。她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孩子,可孩子渴望的是玩伴,是同龄孩子的友谊!  

孩子需要同伴友谊

  中国的孩子们一出生,就被集体贴上了“独生子女”的标签。每家关上门,都是一群大人面对一个孩子的格局。“我已经给了孩子足够多的爱,我一直以为,孩子有父母的爱,就能够比较幸福地成长,弥补孩子没有玩伴的缺失。”张冰心说。  

  不止父母这样想。很久以来,社会科学家和众多的心理学家都忽略了年幼孩童之间的关系,把孩子与母亲关系的研究放在第一位。“再好的父母都不能代替伙伴的作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孩子是在同伴交往中长大的,这帮助孩子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同伴交往的一大功能就是相互学习。“儿童的学习是一种观察性学习,儿童懂道理经常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比如,你烫伤了,那我得注意,我这么做也会烫伤;你挨批评了,我知道这样做是大人不允许的......孩子是在交往中互相学习的。”

  美国心理学家罗宾在《童年友谊》一书中指出:儿童之间的友情对孩子们的生活具有潜在的重大作用:为别的孩子提供学习社会技能的机会,认识自我,并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和形成团体的归属感。孩子可以在交往的冲突中发现自己的力量,正视自己的弱点,这些仅在家庭中是难以获得的。  

孩子与大人能成为朋友吗?  

  4岁男孩成成每天回到家,都央求妈妈跟他玩。可是妈妈要做饭、要收拾屋子,哪里有空闲陪他。  

  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孩子每天都有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要么是孤独地玩耍,要么是与几个成人交往。“我开始还有耐心跟孩子玩,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拿勺子舀水这样一件事,孩子就能一个小时不烦!”刘琳说。“孩子和成人生活在两个空间,成人的生活是有时间表的,孩子没有,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有自己的时间概念。”  

  教育专家徐国静说:“从空间上来说,成人的思维很现实,被现实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困扰。孩子的思维,幻想多于现实,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想象里。  

  孩子与同龄人在一起,时空是一样的,思维碰撞不会错位,游戏的投入程度一样,我们可以看到,从心理、生活、时空上,孩子与孩子交往的欢乐,得到的成长营养,是无可替代的。”  

  与成人的过多交往,可能使孩子获得的关注过度。一方面这让孩子得到足够的爱,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形成自我中心:当任何要求都在第一时间获得满足,孩子将很难理解合作的概念,而在与他人有冲突时,也不知道如何辩解、谈判、迁就、妥协与和解。  

说大人话的孩子

  一位做女性杂志的妈妈告诉我们,她的儿子在两岁时,就郑重其事地对她宣布:“妈妈,你和阿姨都是女人,我和爸爸都是男人!”另一位妈妈说,当中国的大街小巷都在传唱《大长今》主题曲“乌啦啦乌啦啦”的时候,她4岁的儿子跟她讨论:“妈妈,你说,这首歌反映了女人什么样的情绪?”  

  只能和大人交往,向大人学习,孩子所听所看所感受的,全是成人的生活、成人的情感与冲突,导致了幼儿超越年龄的成熟:说大人话,做大人事。  

  儿童心理学博士侯晓燕说:“有些家长可能对孩子的成人化言行觉得可爱可笑,但孩子过早成人化,对孩子是不利的。从人的生长过程来说,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年龄特征和需要完成的成长任务,应该合理地跨越。”孩子们的童年消失了,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应该拥有的快乐,也没有了。  

孩子拥有交友能力

  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也更限制了独生子女们交友的空间和交往的安全感。而父母,虽然很想为孩子创造交友环境,却囿于自己的忙碌和不放心,无奈地选择了将孩子困于单元格子间厚重的防盗门后。越是如此,很多父母越是担心“独生”、“独养”的孩子缺乏交友能力。  

  我们的观察却显示:孩子是自来熟的,即使是独生子女,也拥有非凡的交友能力,他们自己可以结交到朋友,会想到好办法来维持他们之间的友谊以及解决冲突。我们访问了数个独生子女,并观察他们如何获得朋友。  

  镜头1:夏天,在小区的一个大沙坑里,4岁的男孩戎戎带了一堆玩具,忙得不亦乐乎。这时过来了一个同龄的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呢?”这个小朋友先观察了他几秒钟,然后怯生生地说。“我在运沙子。”戎戎没有抬头,干脆地说。“我也想玩,我也喜欢你的汽车。”“那好吧!你用这个车!”戎戎有好几辆车。这两个孩子后来成为很铁的好朋友。

  镜头2:经过长时间的观察,5岁的多多发现楼下有两个可以玩的小姐姐,但是情况比较复杂:两个女孩都比多多大,一个叫丽丽,8岁;一个叫陶陶,9岁。陶陶不大乐意和多多玩,所以多多就和丽丽商量好,只要陶陶不在的时候,她们就一起玩。开始多多妈妈还想插手这件事,但是,她发现,多多实际上可以应对并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她也体会到,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不喜欢和她玩的。  

  作家陈丹燕在《独生子女宣言》中写到,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的欲望、交往的范围、交往的频率、交往的能力等方面,与非独生子女没有什么大的差异。如果说有,就是欠缺同龄玩伴。  

变“独养”为“群养”  

  孩子玩伴的获得确实需要父母们的主动意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开放心态。借助互联网上的社区部落,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最自然的邻里交友条件。有的妈妈为自己的儿子发帖寻玩伴,还有些父母则把自己三四岁的孩子带到视频聊天室,让孩子结识网友的孩子。  

  有的父母克服不善交际的特点,发起家长带着孩子互相拜访的号召。更多的父母,则是把孩子带到广场、麦当劳等公共场所,让孩子们一起玩。  

  “靠一家一户的力量是难以教育好独生子女的。”孙云晓倡议“独生子女的父母联合起来”,变小家为大家,变“独养”为“群养”。“星星河”就是这样一个实践。这是由3个孤单的小女孩家庭融合而成的一个大家庭。  

  说来创办人应该算是徐国静的小女儿辛雨奇:她邀请她的两个朋友陈若欣、周鹤和她们的家长到家里来,徐国静在最初的犹豫过后,最终打开了自己的家门,迎接孩子的客人。3个孩子的快乐让徐国静震撼,此后,3个家庭成为一个大家,家长们带孩子们参加各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像化妆舞会、想象发明会、生肖童话故事会等,3个小女孩在友谊的陪伴中成长。  

  “独生子女的很多问题,并不出在独生,而是出在独育。要把家门打开,让别的孩子进来或者让自己的孩子到别人家去。”徐国静说。作为教育专家的徐国静,把“星星河”这样的实践延展到更广阔的范围,为孤单的独生子女以及同样备感孤单的独生子女父母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让孩子受人欢迎”  

  受人欢迎的孩子往往具有类似的特征:他们往往长得可爱、漂亮;至少在某一个领域里表现优秀;通常拥有很强的社交能力,是理想的玩伴。父母没有办法改变孩子的长相,但是能够帮助孩子逐渐掌握社交技巧,让孩子受人欢迎,获得友谊。  

  1.合作  

  具有合作精神是孩子受人欢迎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社交能力,它表现在3个方面,你可以在家里帮助孩子练习,以便他同伙伴们相处的时候能够用到。  

  分享:你的孩子应该要做到愿意让其他孩子玩他的玩具,也能够借他朋友的玩具玩,并且在玩完之后,还给他们。  

  排队:大部分游戏是孩子们一个接一个依次进行,如果你的孩子老是乱插队,他很快就会不受欢迎。  

  遵守规则: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时,一定要所有参与者遵守同样的规则,游戏才能正常进行,你的孩子应该认识到他也要遵守游戏规则。

  2.交流  

  一个使用口头语言进行有效交流的孩子,比只会使用肢体语言甚至身体暴力的孩子,更受欢迎。  

  3.敏感  

  替别人着想,是提高孩子受欢迎程度的另外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总是能够考虑到朋友的心情,在朋友伤心难过的时候能够表示关怀,并且能够让同龄人信赖。  

注意:你的孩子可能有一个“幻想朋友”  

  心理学家发现,25%的9岁以下孩子有过至少一个“幻想朋友”,可能独生子女中拥有“幻想朋友”的比例更高。孩子们为“幻想朋友”构思了生动的形象,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动物,和自己一样有个性,跟自己一起吃饭、睡觉甚至生病,同时,他们还拥有“超能力”。专家认为,拥有这种“幻想朋友”,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父母要尊重、了解孩子的这个朋友。

 

德育之窗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校园剪影

校园防欺凌工作电话:0371-67003883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招生招聘 | 办公系统 | 教师博客

Copyright©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第十六中学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友爱路26号 电子地图 联系方式:0371-67449029 0371-67718292 豫ICP备10019805号-1
扫码关注郑州市第十六中学微信公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