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前沿 > 教学论坛
校级公开课: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
作者:16中学教学部签发 来源: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3-05-25

学习目标:
1.识记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2.理解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改革的作用,分析迁都洛阳的原因。
3.认识到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
重点 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
难点 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
自主学习:
1,阅读“卓有成效的新制”,回答孝文帝改革在改革制度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分析新制实施的原因和作用及各个措施间的相互关系。

 

 

 

2,阅读“设巧计迁都洛阳”,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提示:结合旧都平城和新都洛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对比,及北魏统一中原的政治需求等方面回答)
 

3,阅读“移风易俗”,分析孝文帝为了进一步促使鲜卑族向汉族学习,更完整地接受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赵翼观点进行评价。

 


课后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商君)开塞耕战……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分别指出两场改革的性质。(6分)

 


(2)材料中两场改革受到批评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4分)


我的疑惑

 


自主学习检测
材料一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二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夫人20亩,……以供耕作,海内安之。 ——《魏书•高祖纪上》
问: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实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有何积极作用?

 

3,达到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的目的了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
“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 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四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


(2)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


(3)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
 

教学前沿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校园剪影

校园防欺凌工作电话:0371-67003883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招生招聘 | 办公系统 | 教师博客

Copyright©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第十六中学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友爱路26号 电子地图 联系方式:0371-67449029 0371-67718292 豫ICP备10019805号-1
扫码关注郑州市第十六中学微信公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