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阵地 > 优秀论文 > 历史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有效学习时间的比例
作者:16中学术部签发 来源: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6-05-09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有效学习时间的比例
郑州市第十六中学   历史组 郁盼盼
邮编450001 电话 15037103195
摘要学生在高质量的课堂上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换言之,教师只有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时间的比例,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历史     课堂    有效       学习
相信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时间并不等同于“有效学习时间”。中学的历史课堂通常是四十五分钟,同一个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个人素质也基本接近,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存在这样的现实:学生从不同老师的同一门专业课学习到的东西会差一两倍,甚至更多。学生在高质量的课堂上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换言之,教师只有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时间的比例,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什么样的课堂学习时间是有效的?德国教育家魏纳特认为:有效学习时间仅指学生积极有效利用的时间。我们花在组织性事务上的时间并不属于有效学习时间,例如维持纪律,收发作业等。特别是由于教师课前准备不足或者自身专业水平不高而导致的偏离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完完全全的浪费,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所以德国教育家希尔伯特·迈尔在他的专注《怎样上课才最棒——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一书中写道:有效学习时间是学生为达到既定目标所实际使用的时间。同时他也罗列出了课堂有效学习的衡量指标:
1、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地参与课堂教学。
2、学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分心。
3、学生在上课时不会感到无聊。
4、学习成果内容丰富。
5、每课时、每日教学计划、每周教学计划遵循其自身的、有效教学法依据的节奏。
6、积极活跃的学习阶段与休息放松阶段相交替。
7、极少有违反纪律的情况出现。
8、学生不滥用自主学习的机会。
9、教师不偏离主题。
10、教师不干扰学生学习。
当我把这十条标准和自己的历史课堂一一进行比对的时候,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也从这十个方面分析回顾了自己的历史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
1.在我认真备课的、课堂内容生动有趣的情况之下,大多数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教学,但是稍有不慎他们就会“跑神儿”。
2、我清楚的记得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曾经有一节课学生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用来私下讨论那只偶然飞进班里的绿头苍蝇最终会落在谁的身上。
3、有些课堂上我甚至觉得自己是催眠师,特别是下午第一节课。
4、大多数时候,我好像都是用考试成绩来替代学习成果了。
5、我只能用按部就班来形容自己的课时计划。
6、大多数时候能够照顾学生的学习节奏,给予他们适当的休息时间,有时候为了讲完课程内容,就忘了。
7、我一直认为是我工作时间久了,学生越来越怕我了,所以现在课堂上违反纪律的情况很少出现。
8、自主学习时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伪认真”,“伪专注”,“伪学习”。
9、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偏离主题的现象不太明显了,但是任然没能杜绝。
10、很多时候提问之后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很短,对那些相对思维落后的学生,基本忽视。
对比之后,我被这个结果深深地震撼了。我一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是有一些信心的,校级市级的优质课我也是多次参加的,而且收获颇丰。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不得不清醒地意识到:我所组织的历史课堂大多数学习时间是无效的!我甚至害怕学校让我把自己的工资退回来。因为根据迈尔的理论,我这样的课堂完全是在“骗取”国家的钱!于是我不得不一方面衷心祈祷校长大人先不要看到这部书,另一方面加紧着手改善自己的课堂。
 针对以上的课堂问题,我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去解决。以下是我根据具体课例所采取的方案:
方案一: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大多数学生积极认真参与课堂。
我所带的是初中生,虽然日渐成熟,但是都还是孩子,吸引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兴趣。一定要在课堂伊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就特别注意趣味性。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的导入,我是用了字谜:
1、走错了——赵
2、半部春秋-——秦
3、钟馗上任——魏
由此引入春秋战国的诸侯国国名,一下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学生都在跟随老师的步伐积极学习。
又例如七年级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我运用时下最流行的穿越元素开启本课的学习:
      
先给学生抛出一个结合自身情况的问题:如果可以穿越回古代,你愿意到那个朝代?学生各抒己见,最终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梦回宋朝。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引入了本课的学习内容。
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瞬间抓住学生的眼球,但是随着课堂内容的进行,很多学生的专注力会不断地下降。所以要在课堂中时不时地采用一些方法再次“唤醒”学生。例如还是《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当中处理“知道春秋五霸的故事”这一知识点时,我以小组为单位,请他们设计春秋五霸之一的谜语,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画像,然后让剩下组的同学猜。每个同学都津津有味地参与其中,那些想要跑神儿的学生就又被“抓”了回来。
方案二:以学案为依托,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自主学习的时间
自主学习是指由学生自己组织的学习。它有助于学生自己寻找到学习的重点,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学生自己发掘的东西才能深深地记到自己心里,也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但是,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一定是系统的,所以制作系统化的学案来指导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还以《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为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宋代的美食,我以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诗词为切入点:
材料一:
苏东坡还是一个造诣颇深的美食家,一个超级大吃货,不仅体现在他的好吃知味而且懂吃会做,追求食中的情趣,绝对是吃货中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努力的方向。他的一句“自笑平生为口忙”,对他的吃货一生高度概括。这首诗的名字叫《初到黄州》。全诗如下: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材料二
在《东坡续集》(卷十)里,有一首《猪肉颂》: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材料三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材料四
惠州一绝(食荔枝二首·之二)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由以上材料设置三个问题:1.你能从以上诗词中寻找到哪些宋代的美食?2.选出你最感兴趣的美食,并梳理它的制作方法。3.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宋代的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
三个问题层层深入,都是对第二人称直接设问,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具体到位,学生根据学案完全可以自主学习并掌握知识。
方案三加强集体备课,保障课堂教学过程规划清晰
老师们回顾自己的课堂经历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触:很多时候是教师自己偏离了课堂教学的主题,从而干扰了学生的学习。所以,在上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将课堂教学过程规划清晰,每日和每周的课堂教学节奏安排适宜。因此,同一课程的不同老师之间需要加强集体备课,从中商讨出一套符合本年级学生实际的课堂实施方案。我们还以《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为例,本课的实施方案如下: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课标要求: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衣、食、住、行、娱乐和传统节日等方面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概貌。
(2).通过观赏宋代的服饰、住宅、娱乐场景等图片,提取相关信息;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风貌来分析当时的时代特色,认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生活是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联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观赏图片视频资料,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风貌。
(2).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片音像资料,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与习俗,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传递历史信息的多种方式。
(3).小组交流、展示,了解宋代社会生活,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对于历史有更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2).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
1、以“穿越”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相关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生活风貌,总体感知宋代社会的风貌。
2、以“水浒英雄”展示多组图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分析总结出宋代服饰的特点及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学生表演瓦子,让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分析总结出瓦子的起源、内容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
1、本课由几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组成,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如何让学生走进宋代的社会生活,克服历史距离感和陌生感是教学的难点。
2、突破难点的方法:整合教材为六大板块,以学生“穿越”活动为载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五、教学方法:
1、教法:以“穿越”导入新课,以“穿越后”的活动为载体,整合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加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历史资料,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其能够走进历史,理解历史。
2、学法:在全面投入并体验历史情境的同时,学会把教材文本资料与老师补充素材相结合,将历史现象与历史本质相结合,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六、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需要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收集《中国传统节日》、《小脚老太太的控诉》宋代服饰、住宅等相关资料,包括视频、图片、文字等,结合教材需要设计相关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浏览教材,收集有关宋代衣食住行和古今春节习俗的资料,为在课堂上探究展示奠定基础。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师生问好)
同学们,如果现在我们可以回到古代,你愿意回到那个朝代?我们来看看网上的调查结果。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今天让我们也历史穿越——梦回宋朝,共同学习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二)板块整合,学习新课
1、板块一:我们该穿什么样的衣服逛街呢?
师过渡:我们一觉醒来组长发现自己和身边的组员都变成了宋代的人物,他们的身份分别是:
1.80万禁军教头——林冲
2、炊饼大叔——武植(武大郎)
3、深山猎户——张大
4、蹴鞠太尉——高俅
5、妙龄少女——李翠莲
请组长帮助你的组员选择合适的衣服,并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好,我们来看看第一和第二小组选择的结果。我想问第一小组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给武植选择了这样的衣服?武植的服饰有什么特点?这样设计服装的优势是什么?武植所代表的劳动人们的服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启发学生说出民族间的融合。
选好了衣服没有漂亮的鞋子搭配可是不行,我们一行几人来到鞋店,宋朝的女鞋样式好精美呀,可是我们却一双也穿不上,这是怎么回事?
缠足对于女性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一同来听听当事人的说法。《小脚老太太血泪史》
同学们,通过刚才小脚老太太的控诉,大家认为宋朝时期的妇女自己愿意缠足吗?缠过的脚真的美吗?那为什么还要缠呢?宋朝之后,中国缠足的陋习沿袭近千年,无数的妇女受到摧残。那缠足陋习的背后实际说明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妇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下,受封建社会的束缚越来越严重。
板块二:逛吃喽!
通过以上环节,我们领略了宋朝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下边我们将从饮食入手,感受宋代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说到宋代的饮食,不得不提一位宋代历史文化名人——苏东坡。林语堂先生在他的《苏东坡传》中写道:---------。其实,林老先生忽视了一点,苏东坡还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大吃货。
东方有哲人说过,吃货的人生就像一辆永不停下的火车,一直都在逛吃,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跟着东坡先生的步伐,一起逛吃去喽!
我们来看学案中的材料,这些都是东坡先生为美食所写的文章。咱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本组认为最感兴趣的美食,并且梳理一下它的制作流程。
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认为宋代的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你能分析特点背后的原因吗?
板块三:品尝过丰富的美食,有同学提议去东京城内最热闹的地方逛逛,我们去哪里呢?
可是我们已经逛了这么久,好累呢,怎么去?可以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呢?
师:(出示图片)现在我们知道,牛车、驴车、轿子、驴、骡、船等是宋代的交通工具,但我发现大家没有提及马车,这是为什么呢?       生:宋朝缺马
师:为什么宋朝缺马呢?                       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宋朝本身不出产马,它与辽、西夏、金等产马地区对峙,这就造成了宋朝马匹来源困难;同时长期战乱也使得宋朝军用马匹不断增多,自然也就严重缺马了。(屏幕出示)
环节四:热闹的瓦子
我们一行人乘坐牛车来到了东京城最大的瓦子——梁家瓦子门口,瓦子里都有哪些精彩的表演?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小组内准备展示热闹的瓦子。
好,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那宋朝为什么会兴起瓦子呢?
环节五。从瓦子里出来大家发现天已经很晚了,老板说已经到了子时,这可怎么办?我们住在哪里呀?这么晚再去还会有房间吗?为什么?
环节五:快乐的节日
再赶去邸店的牛车上,张晓明同学说他刚才在瓦子中猜灯谜,有几个问题找不到答案,那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都是什么节日吗?
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哪些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以上这些节日在宋朝就已经广泛流行了。这些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习俗?我们来通过一段短片了解一下中国传统节日。
总结:通过以上环节,我们从衣食住行节日等方面共同领略的宋代社会的风貌。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谈谈你对宋代社会风貌的感受,你会说什么?
宋代的社会风貌为什么如此万千气象丰富多彩呢?
(五)知识升华,结束新课
师朗诵:因为,宋代拥有历史上彪炳史册的三大发明,婉约豪放的诗词文韵,精忠报国的岳军杨将,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这就是一部异彩纷呈的人类历史画卷。即便是铁蹄踏过、繁华落尽,它留给后世的仍是无价的文明瑰宝与无限的情感遐思,激励我们在历史中延续、进步与发展。让我们用真诚去营造历史,用真情去热爱历史,用真心去体验历史,用智慧去书写一部属于自己的历史传奇!
以上是我们提高历史课堂有效学习时间的比例的具体措施。总之,没有哪种教学方法是最成功的,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优秀论文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校园剪影

校园防欺凌工作电话:0371-67003883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招生招聘 | 办公系统 | 教师博客

Copyright©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第十六中学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友爱路26号 电子地图 联系方式:0371-67449029 0371-67718292 豫ICP备10019805号-1
扫码关注郑州市第十六中学微信公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