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阵地 > 优秀论文 > 生物
浅谈生物课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作者:16中学术部签发 来源: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3-05-02

浅谈生物课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严卫东

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釆用学生合作学习中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能力

新的生物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获得生物知识和技能过程也成为理解生物知识、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在课堂中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在于此。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它是指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通过小组学生间的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一定的课题和学习任务,以期达到每一个学生在认知、情感、能力诸方面都能积极和谐地发展。在教学中本人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合作学习意识

课改强调探求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学会与同伴交往,合作探究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旨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逐步实现新课程的要求,我采用了增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消除畏惧心理,乐于发言,乐于探究。为达到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先创设问题情境,拟定讨论提纲,让学生围绕提纲进行讨论和探究,并且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个还没有发过言的学生来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比如,学习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这个知识点时,我在放了一段草履虫的录像片并展示挂图、模型后,出示问题:草履虫的形态看上去像什么?草履虫是怎样运动的?怎样区分草履虫的前端和后端?草履虫在水中怎样呼吸?怎样摄食?吃什么?会被谁吃?怎样逃避敌害?学生观察后马上投入到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准备之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可让学生围绕中心展开活动,不至于使讨论漫无边际,使小组活动成为一种表面形式。当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让小组充满问题,让课堂充满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的应用,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角度去看旧问题,都需要有想象力。发现、提出并确认一个有意义、有创见的课题,需要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做基础,意味着敏锐的洞察力,意味着分辨了繁杂的教育教学现象,意味着对形势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和胆识,意味着把握了主攻的突破口。因此要让学生养成探究的意识,能大胆说出心中疑问。新教材中呈现了许多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其目的不是让学生在本节课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在教学生提问题。教师要加以引导,设法让学生通过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将要学习的概念同自己的经验建立联系。比如,关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不少学生有生活经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然后鼓励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如果学生课前没有相关经验,教师应先让学生获得相关经验,如让学生先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当然,观察,可以看实物,也可以看录像、模型或挂图,甚至图片。学生看过之后,自然就会提出许多问题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一些探究活动中的背景资料,也能启发学生提问题。有时,问题情境就存在于学生的活动中,通过活动,学生就会产生许多问题。

二、潜移默化,培养合作学习技能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所接触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这就使得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学生具有了各自的特点。有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则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所以教师要多创造小组合作的机会和时间,增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互相启发、帮助和学习,相对地平衡差异。新课程中有许多资料分析的内容,有数据、文字、图表、曲线等等,如单靠学生个人进行分析,是较难弄清的,通过增强小组内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交流就能较快看懂资料,掌握资料所包含的信息,提高资料的阅读分析能力。比如,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启发,结合示意图共同分析教材中给出的一组数据就能较快得出结论。又如,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这个知识点,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分析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时各抒己见,最后也能得出一致结论: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对这些问题若没有合作交流,答案则支离破碎,不够全面。通过合作交流,原来对这个问题根本无从下手的差生也能通过组内其他成员的分析、讨论、交流,得到点拨、启发,也能大胆举手发言。

三、合理分工,把握合作学习实质

在冲动和愿望趋使下的合作学习,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课堂秩序混乱,学优生占优势,学差生被挤压;不加思索盲目做答;一味的我认为……这就要求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对合作学习有本质的理解,不能只流于形式化、表面化,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本质“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设计一套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此问题的探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切实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即“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学习的基础上,没有个体切实的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空耗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组长至关重要。应指导小组长组织协调小组的学习,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比如讨论、表演、实验时,教师都要指导组长按组员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进行合理分工:让基础差能力低的组员解决较容易、较现成的内容,基础好能力强的组员解决较难且灵活的内容,中等的内容则留给中等的组员。分工后再合作,小组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再由中心发言人归纳达成共识,若组内成员无法达成共识的则记录下来留给全班交流时共同探讨解决。这样让每个组员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和机会,也得到与同伴合作的机会,让人人有事做,有问题要问,有问题要思考,有问题要解决。不仅增强自信心,也增强合作交往的能力。学生在活动时,教师要加强活动过程中的巡视和指导,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四、展开组间竞赛,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为更好实现此目标,可在班内制定一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积分表,由课代表负责管理登记,每月公布一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组员都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习好为目标。这样,让组与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展开竞赛,使全班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你追我赶的局面,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对那些学习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向上动力,能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如,为了能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超过别人,多为自己和小组加分,许多学生就在课前进行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和搜集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引导,传授预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五、针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选择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其学会学习,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做为合作学习,它只是有效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方式,实现方法方式的多样化是十分重要的。切忌“将所有的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途径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

 

优秀论文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校园剪影

校园防欺凌工作电话:0371-67003883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招生招聘 | 办公系统 | 教师博客

Copyright©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第十六中学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友爱路26号 电子地图 联系方式:0371-67449029 0371-67718292 豫ICP备10019805号-1
扫码关注郑州市第十六中学微信公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