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作者:16中初中二年级 来源: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5-06-02
【学习目标】 
1.识记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
2.通过分析近代科技发明给人类带来的重大变化和中国近代发明出现较少、社会变化较为缓慢的原因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近代交通、通讯工具与技术传入中国;2.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
【学法指导】
   以图片、影视资料等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条件的可以去博物馆、科技馆实地参观。
【预习案】
1.交通工具名称:             。时间:       初,西方发明后相继传入我国。作用: ①使人们               大大加快;②极大地促进了            1876年,英国商人修建的       铁路,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而        铁路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2.通讯工具名称:     。时间:19世纪     年代以后。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3.照相和电影的传入 时间:近代以来传入我国。作用:丰富了人们的         生活,保留了珍贵历史镜头。
4.新闻报纸的出现    1872年在      创办的《      》。作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5.出版印刷机构的出现     1897年在      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作用:有利于信息和文化的传播。
 6.原因:      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表现:(1)装束变化:颁布了            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2)礼节变化:用文明简单的                 礼代替       礼。(3)称谓变化:      ”“君”代替“老爷”“      ”之类的称谓。
【探究案】
探究一 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探究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探究三  辛亥革命后,有哪些社会习俗的变化这些改变表明了什么?
 
 
 
 
 
【巩固案】
A
1.中国境内最早的有线电报架设于19世纪的( 
A70年代     B80年代    C90年代   D60年代
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A.广播电台    B.因特网     C.电视    D.报纸
3.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 
A.鞠躬        B.握手       C.跪拜    D.点头
B
4.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 
A.女子停止缠足 B.男子易服 C.废除跪拜礼  D.取消“大人”称谓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B.近代,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老爷”称呼,使用“先生”称呼
D.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中国人看
C
6.阅读下面材料:
“汽笛响起,火车开动,坐在车上的人像悬挂着的旗子一样摇来摇去。……沿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不‘诧为奇观’的。他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呆呆地盯着火车看。拄着拐杖的老妇人惊异地张大嘴巴,青年人两眼发愣,看得出神,小孩子则吓得依偎在大人的身上。”
回答:
(1)此报道出自近代哪一报刊?
 
 
(2)反映了哪一年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
 
 
 
历史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校园剪影

校园防欺凌工作电话:0371-67003883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招生招聘 | 办公系统 | 教师博客

Copyright©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第十六中学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友爱路26号 电子地图 联系方式:0371-67449029 0371-67718292 豫ICP备10019805号-1
扫码关注郑州市第十六中学微信公账号